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释智度元末明初 1303 — 1369
智度
号白云
处之丽水吴氏子。
年十五。
慨然有出尘志。
父母峻拒之。
不火食者累日。
若将灭性焉。
父母无奈何。
使归禅智寺
礼空中假公。
剃发具戒。
即寺侧楞伽庵。
深习禅定。
每趺坐。
达旦不寐。
如是者数年。
已而叹曰。
六合之大如此。
颓然滞一室可乎。
遂出游七闽。
遍历诸山。
无有契其意者。
旋浙。
灵石公于净慈。
又登天目。
断崖义公
谈锋铦利。
人莫之敢撄。
无见睹公
说法天台华顶峰
大振圆悟之道。
师往拜之。
一见刳心焉。
服勤数载。
尽揭底蕴。
无见嘱之曰。
南岳
十五出家。
受大鉴记莂。
后得马祖
授之以心法。
针芥相投。
岂在多言耶。
勿掉三寸舌诳人。
须真正见解。
著于行履。
方为报佛之深恩耳。
师佩伏之弗敢忘。
又走长沙
见无方普公
走云居。
见小隐大公。
皆无异辞。
既而旋福林。
与毒种昙。
成山钦二公。
互相策励。
如恐失之。
后从御史中丞章公溢之请。
出世龙泉普慈
众至八百人。
茅山
武峰
从者恒如初。
国初吴元年
隐禅智之岑楼。
洪武己酉
诏起天下名僧。
敷宣大法。
师与焉。
初力辞。
戍将强起之。
适师至。
而会事解严。
遂还
人奉师居虎跑。
又入华顶
未几示微疾。
浩然有归志。
四众坚留之。
师曰。
叶落归根。
吾所愿也。
遂回福林。
五日忽沐浴易衣。
索笔书偈云。
无世可辞。
有众可别。
太虚空中。
何必钉橛。
掷笔而逝。
寿六十七。
腊五十二。
阇维。
得五色舍利。
塔于院之西。
师静谧寡言。
机用莫测。
临众无切督之威。
严厉之色。
唯以实相示人。
所至之处。
人皆钦慕。
如见古德。
或持香花供养。
或绘像事之。
不可以数计。
见客无懈容。
无蔓辞。
有问则言。
无则终日澄坐。
所作偈语。
不许人录。
故今无传者。
禅师
名智度
号白云
处州丽水吴氏子也。
初住普慈
终于福林。
居福林时。
无见睹公藤杖手卷嘱累古拙俊。
是为断桥一脉。
有克肖之者也。
睹公
法继方山宝。
宝嗣断桥伦
断桥
为四叶之祖焉。
为人沉默而旷达。
初受业于郡之白云空中假禅师
假。
阴察根器。
使行卑劣行以挫之。
每呼名。
每应诺。
假曰。
将谓将谓。
不领。
乃使南询曰。
善财。
是菩萨中行脚样子也。
赵州
是祖师中行脚样子也。
庞蕴
居士中行脚样子也。
今人行脚。
不效此三老。
则枉费芒鞋。
徒自困耳。
即遍参南北禅席。
已而归省。
假公喜曰。
你来也。
吾事毕矣。
一日说偈曰。
地水火风先佛记。
掘地深埋第一义。
一免檀那几片柴。
二免人言无舍利。
乃端坐蜕去。
掩面哭曰。
苍天苍天。
或曰。
君哭迟矣。
乃大笑。
遂庐于塔。
日取楞严圆觉研究。
悉能贯之。
然于日用之际。
又不能得大自在。
叹曰。
参禅不求大彻痴禅也。
吾师岂虚语哉。
但恨游方时。
未抵天台无见睹
当是时。
睹公称为宗门绣虎。
华顶
禅流惮之。
即趋华顶
以西来密意扣之。
掀眉视曰。
得娑罗峰点头。
向汝道。
以手摇曳。
便喝。
悟旨曰。
娑罗峰顶。
白浪滔天。
花开芒种后。
叶落立秋前。
曰。
我家无残羹馊饭。
曰即今亦不少。
欣而肯之曰。
我四十年住此山。
一老道者耳。
别无甚奇特。
惟先师未了公案。
今以责汝。
汝善保任。
便趋寂。
住后。
以为先师遗嘱在躬。
因时接物。
随机开导。
重湖江。
梦堂愚庵诸老齐名。
明洪武二年
有诏赴京。
即疏辞还。
门下有以不耐事谏者。
怒责曰。
汝不闻古德有言乎。
纵饶弄到帝王家。
也是一场乾打閧。
将来法门。
滥竿窃符之弊。
必汝辈也。
未几。
迁化于福林。
有遗偈曰。
无世可辞。
有众可别。
太虚空中。
何必钉橛。
火浴收五色舍利。
大如菽。
塔于寺西。
随所说法偈颂。
弗许记录。
禅者窃书其语。
乃瞋逐。
曰。
奴流敢裨贩吾语。
作口头人事以衒丛林耶。
复有老宿。
以未见语句为恨。
潜探众中。
入室。
徵判险要。
如揭贯花。
老宿大喜曰。
不意断桥犹在。
赞曰。
睹公居山四十载
耽耽坐视。
白云解其项下之铃。
几钝置耳。
白云行道。
垂手低眉。
盖亦苍颉造书契。
而代结绳者耶。
及暮年。
仍袭睹公之风。
翛然高枕。
瞋责子弟有窃符滥竽之弊。
又何异延恩安之笑法云秀也。
语云。
百花丛里过。
一叶不沾身。
白云乎。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智度字白云姓吴氏丽水人也。
父德大,母叶氏,具有善愿。
生而灵颖,迥异凡近。
年十五,洒然有出尘之趣,欲就浮屠学。
父母方珍爱,峻辞拒之,因不火食者累日,若将灭性,父母知不可夺,使归禅智寺,礼空中假薙发,受具戒,习禅定。
于楞伽庵,每趺坐达旦,如是者数年。
已而叹曰:“六合之大,如此颓然滞一室可乎?
”遂出游七闽,遍历诸山,无有契其意著。
复还郡之白云山,因澄禅师道场遗址,筑福林院,为憩息之所。
日取《楞严》、《圆觉》二经钞疏读之。
既熟,不假师授,章旨自通。
久居此山,遂以为号。
已而复叹曰:“拘泥文字,如油入麦粉,了无出期,德山所谓‘穷诸玄义,若一豪置于大虚’者,信不诬也。
”乃去之,出游浙河之西,见灵石于净慈。
未几,又上天目山,参断崖义,谭锋铦利,莫之敢撄。
无见睹说法天台华顶峰,大振圆悟之道。
更踰涛江叩之,曰:“西来密意何如?
无见曰:“待娑罗峰点头,乃与汝言。
儗答,无见遽喝,曰:“娑罗峰顶,白浪滔天,花开芒种后,叶落立秋前。
无见颔之,服勤数载,乃翩然辞还。
无见嘱之曰:“昔南岳十五岁出家,受大鉴记莂,后得马祖授之以心法,针芥相投,岂在多言?
勿掉三寸舌诳人,须真正见解,著于行履,方为报佛深恩。
佩服之,弗敢忘。
然既有所證入,俨然如白云在天,卷舒无碍。
又走长沙见无方普,入云居见小隐大,当机问答,无异华顶
元至正甲申县令长徇缁素之请,迎还福林,与毒种昙、成山钦,互相策励,如恐失之。
甲午,复隐楞迦庵。
壬寅王府参军胡公深安复请至福林。
甲辰御史中丞章公溢招致龙泉普慈,徒侣景从,云输川委,至八千馀指,而檀施日集,食用无缺。
乙巳,移茅山
丙午,迁武峰
元季乱扰,复隐岑楼。
明室龙兴,首崇正教。
洪武己酉,始建法会于蒋山,有诏起天下名僧,敷宣大法,而与焉。
初犹力辞,戍将疆起之。
曰:“心境双忘,随缘去住,复何拘碍。
”遂行,将至而会散,乃还
人奉居虎跑,历夏及秋,便趋华顶
明年春二月,示微疾,浩然有归志,四众坚留之。
曰:“落叶归根,吾所愿也。
”遂旋福林,五日,忽沐浴易衣,索笔书偈曰:“无世可辞,有众可别。
大虚空中,何必钉撅。
”掷笔而逝。
时洪武庚戌三月一日也,寿六十七,腊五十二。
阇维之夕,送者千馀人,火馀得五色舍利及齿牙数珠。
弟子仁哲瘗骨院西,善女子唐净德为建塔其上。
静谧寡言,机用莫测,临众无切督之威,严厉之色,唯以实相示人。
所至人皆钦慕,如见古德,或持香华供养,或绘像事之,不可数计。
盖信心为一切功德之母,苟能信,奚道之不造,法之不明。
圆悟八传,至于无见,究其所得所證,何莫不由于此。
自幼龄,即能信道,决可脱离死生,一息不少怠,所以卒能彻究心源,纵横自在。
平昔教人,随机开导,无懈容,无蔓辞,有问则言,否则终日坐而已。
金华宋濂为之铭曰:“华顶之峰,有道所居。
随时演法,大音铿如。
当机一喝,见者惊愕。
言出霆奔,无蛰不作。
振锡而归,我亦何心。
举首睇之,白云在岑。
乘运而游,或出或处。
落叶归根,古今一轨。
尘缘既尽,翛然而化。
掷笔坐蜕,如人赴家。
世相有灭,其性常在。
谁谓师亡,青山不改。”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